😀时间过得真快,又一个年底,总是逼着自己每年一定要写点什么东西,来证明时间流过的痕迹。每每提笔,又是百感交集,虽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恰逢网易云音乐又开启了年度听歌报告,看着年度听歌时长逐年下降,不由得想问,难道社畜不配 Emo🤡?
序:
迷茫者,思多行少。
今年比较浮躁,想做的事情太多,而精力又有限,自身的能力匹配不上膨胀的欲望,最后就会一事无成。想考一建、想写新软件、想锻炼身体、想找对象… 扪心自问,这些事情都无法一蹴而就,可我却眼高手低,结果自然可想而知。打工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去除正常工作和加班时间,可供自己安排的时间并不多。而且下班就想坐着刷视频,这似乎成为了常态,完全没有在学校时的热血激情。思虑过多,行事太少,也因此,使人迷茫,使人丧失斗志。拿一建来说,我把这类资格考试归为通过性考试,合格万岁,于是复习策略制定为“随便看看就可以过”;在这样的策略下,9 月考试,6 月开始复习,看书时经常打瞌睡,完全无法专注;好在住的地方周围有个图书馆,在这样的氛围下还可以让自己收敛点,想想自己曾经也是个优秀的学霸,现在却也会为怎么看进去书而烦恼。我可以单单承受学习的苦,可以单单承 ...
原来是这样今年 27 岁,但我并没有像身边大部分朋友那样,谈恋爱,结婚,生子。相反,在某个发呆到凌晨的深夜,那些曾经碎片化学习的两性知识,突然汇集,让我后知后觉的醒悟,原来,我的人生中还落下了一门有关于两性关系重要的课程。那些性格中的缺陷,在两性关系中暴露无遗。以下内容为个人生活经历的观察与总结,并不权威,且一笑置之。
人格形成一个人的人格内核包含了自尊水平(价值感)、内在动力和安全感。价值感和内在动力的形成受家庭环境影响较小,关键还在于安全感,也就是是否形成了安全的依恋模式。
个人的人格内核的形成受环境影响,行为的展现则源于心理的变化,而心理的塑造过程又常常根源于童年时期的经历。例如,童年时期缺乏被理解和支持的经历可能导致在成年后对亲密关系中的需求变得过于敏感,表现为易怒或沮丧的行为。同样地,童年时期遭遇过忽视或过度批评可能会导致发展出一种预设防御机制,使得在未来的关系中更容易受到伤害。此外,父母的行为模式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如果孩子经常目睹父母之间的冲突,他们可能会学会用同样的方式来表达不满或解决问题。
性格的形成与环境密不可分,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环境主要是原生家庭,并 ...
再回首确实感受到了时间的加速度,越往后,越觉白驹过隙,恍惚又一年,再回首,往昔的欢喜愁苦、心酸又不觉浮现心间,趁着这个难得停下来的机会,写一些曾经的想法。2023 年,如果要根据时间的长度来总结出今年的主要内容,那无非就是工作、住院、出差、搬家、装机、考证…,不能说是充实,好像我这是被生活决定的。
工作虽然我已经做好了被毒打的准备,但真正到来的时候,还是挺难受的。这是以正式员工的身份完整工作的一年,体会到了打工人的不易,可能也是麻木了,也可能吐槽够了,再想到工作的时候,脑子里竟然没有什么想表达的。领导安排的任务,不论你会不会,做没做过,有没有经验,安排到你,在经历必要的推拉后还是得无奈的接受。就个人而言,压力是挺大的,对如何开展工作的陌生、对规范条文的不熟悉这些都还可以克服,再加上外部不停的催促就让人很头疼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从未做过的设计,还要签上你的名字拿去施工,说实话,我的心里是很没底的。但是好像除了硬着头皮外别无办法,跳槽?我是没有勇气的,我能确定我不是那么喜欢这份工作,可除了这份工作,我能做什么呢?当然,我可以选择读博,然后进高校,这也是我比较向往的生活;但就我个人目前 ...
一个总结一向不通过发朋友圈记录生活的我,不是生活无聊、枯燥,恰恰相反,这才是我认真生活的证明。
毕业以后,越发觉得时间如流水,加上记忆每况愈下,让我觉得有必要写下一些什么。2022年,学生时代的彻底结束,一个新阶段的如期而至。也算得上是人生中比较重要的一年,论文、答辩、毕业、工作、独居、出差、转正…也算得上是充实。
毕业如果现在你问我,我是怎么毕业的,一时间我还真回答不上来。用一帆风顺来回答感觉太委屈自己,用磕磕绊绊来回答又好像太过言重,仔细想想,那就是顺其自然吧。
其实毕业不难,难在自己,难在心里,难在选择。有的人硕士期间创业,做考研辅导,年收入几十万,直接起飞,科研什么的,不存在的;有的人兢兢业业,帮导师写论文、做试验、报账,什么都干了,最后还被反咬一口;有的人浑浑噩噩,却能在科研上得到别人的鼎力相助;只能说,这是命。
那个时候,我还没把读书想的太功利,所以还是想在学业上有所成就。研一认真上课、考试,业余时间朋友聚聚、喝喝小酒、跑跑步、健健身,也算过得潇洒;研二开始,便成了噩梦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一个失败的大型试验,凭借自己高超的模拟能力,一比一还原整个试验,预测应该的试 ...